×
警告

解放日报以“走转改”探索党报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2012-05-08 16:51:08 收藏 分享 0

来源:

  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结合目前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立足本职工作,着眼新闻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报“创先争优”的主阵地,把领舆论导向之先、创新闻宣传之优作为党报“创先争优”的集中体现。
  创作风建设之优:力倡深入之风,在深入中锤炼队伍
  在此次“走转改”活动中,解放日报党委明确提出,以“走转改”活动为抓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办报方向,在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组织与党员作用,将创先争优集中体现在“走转改”活动中,体现在每一篇深入采写的稿件中、每一个精心编辑的版面中。
  力倡深入之风,延续2007年初推出的“办公到基层”活动,组织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将“办公到基层”的铭牌挂进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指挥部、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以及静安寺街道、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城投公司等基层单位。仅在有“穷街”之称的杨浦区定海路街道,记者编辑就开展各类采访活动近百次。
  一深入便具体,一具体便生动。去年8月15日,解放日报头版开出《在现场》专栏,并配发“开栏的话”.截至今日,已累计刊发“在现场”报道30余篇,5万余字,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龙年新春,解放日报20位青年党员记者主动请缨,承担起《青年记者新春走基层》专栏的策划与发稿任务,在春节长期中,党员记者放弃休息,采写刊发了20多篇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获得各级领导与读者的肯定。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报与党报员工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党报创先争优的前提。党委提出,要在深入中出作品出作风更出舆论引领能力。解放日报周末部党支部策划推出“走转改”专栏--《生活深处》,重点展现当今社会的主流道德力量。支部的党员记者深入国内偏远地区,把目光聚集普通人,讲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故事,感人至深。
  创能力建设之优:大兴钻研学风,在学习中提升能力
  “走转改”活动为提高党报新闻队伍的判断能力、采访能力、写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党委认为,只有对国情、市情有具体的感知,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才会科学理性、全面客观。有了洞若观火的眼力,才能始终清醒不惶惑、坚定不动摇,才能有高出一筹的见识、独具一格的眼光。因而报社在活动中强调,每个记者,一年之内要提供一篇深入调研后的成果,每个支部或部门每个季度要提供一篇有影响力的报道,或者是一篇真正提出问题的报道,或者是一篇真正深入调研后的分析,或者是一篇独家的典型报道。同时强调“三带”,即领导带头、典型带动、记者带教,尤其是通过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方式,做好传帮带,使党报的好传统、好作风代代相传。此外,通过考评机制倡导党报报道简洁明快、平实清新,同时又各有特色、各有风格。截至目前,解放日报各支部都建立了二至三个“走转改”固定联系点,每位记者都有一个长期联系点。经济、党政、科教等党支部经调研、策划形成若干关注民生热点的课题,由报社领导带队蹲点调研。各支部还根据党委要求,围绕改文风积极开展业务研讨等学习活动。由青年党员记者提纲的《青年记者新春走基层》项目一结束,便召开了“党报走基层报道研讨会”,对照兄弟媒体分析报道得失、分享各自在走基层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还邀请了复旦大学学生与黄浦区宣传干部,分别从青年读者、基层党政干部读者角度对党报走基层报道进行了点评。
  学以致用,从实践中提炼经验。自2011年下半年来,解放日报青年党员记者围绕“深入采访,把消息写短写精彩”、“媒体的群众观--新闻人共话走转改”、“今天我们怎样把新闻写‘活’”三个专题,在《新闻研究》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创制度建设之新:探索长效机制,在背影中凸显党性
  “走转改”要常态化,创先争优要长效化,就必须要有制度保障。为此,解放日报不断完善推进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一整套有利于激发党员记者尤其是青年党员记者主动性、积极性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表率、党员带头、全员行动的立体格局,使“走转改”成为每位党报党员记者的自我要求和自觉追求。
  解放日报有个不成文的背影工程,即:在重大任务、新闻战役中,各级领导都会说“请看我的背影”,如今,解放日报将这一背影工程延伸到“走转改”活动中来。
  领导身体力行,带头走基层,就是对“走转改”活动最好的部署与推动。半年来,解放日报领导纷纷带着课题,深入基层调研。他们有的到区县调研高端人才引进,有的多次下乡进村,聚焦乡村医生问题;有的夜访外来务工者公寓,与“90后”蓝领拉家常;有的探访城中村,求解社会管理难题;有的蹲点张江,采访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带头走、带头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记者编辑“走转改”的积极性。
  党员记者带头“走转改”,主动选择艰苦的地方、艰难的任务、敢啃硬骨头,涌现了一批典型。青年党员记者黄勇娣,足迹遍布市郊大地,许多镇长村官都知道解放日报有一位爱跑田头、爱交农民朋友的女记者。国内部资深记者王晓鸥,年近60仍常年奔波在外,下基层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仅去年夏天他就先后跑了青海、新疆、西藏,深入当地农村,采访上海援建干部和农牧民,报道生动感人,广受好评,并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在“走转改”活动中,解放日报党委高度重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安排优秀党员记者代表围绕“走转改”主题,畅谈采访经历、思想收获、心得体会,在广大记者编辑中引起强烈共鸣。
  完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常抓不懈,让“走转改”与“创先争优”成为党报工作常态。完善现有稿酬制度,更加突出稿件质量,同时在职称评定、新闻奖评选、推优评优等方面向长期深入基层、立足本职发挥党员作用的记者编辑倾斜。同时,开门办党报,形成内外结合的评价机制。解放日报引入外部监督评价机制,聘请了10多位来自区县、委办局等单位部门的相关同志担任行风评议员。去年9月召开了“党报走转改”专题评议会,同时多次听取行风评议员与读者代表对党报开展“走转改”活动和新闻报道情况的评议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党报质量。
  解放日报党委将“走转改”活动作为党报创先争优的展示平台,通过制度创新与背影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与党员作用,努力实现领舆论导向之先、创新闻宣传之优,保持党报在“走转改”活动中的领头羊地位。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下半年来,解放日报共获得市委宣传部“走转改”专题阅评表扬十余次,《上海,依然是寻梦的地方》等5篇作品被评为上海市“走转改”优秀作品,《在现场》、《生活深处》、《解放热线》、《“上海企业在海外”系列报道》、《“节日中人”摄影报道专栏》等栏目(活动)获优秀项目称号,解放日报党政部、徐瑞哲、黄勇娣、伍斌、王晓鸥等被先后评为“走转改”典型。长期深入老少边穷地区采访的国内部资深记者王晓鸥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