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榜样微故事

【第三十二期】郑名川:坚做非遗传承火炬手

2017-10-13

  清末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老上海抛球场南二马路口朝南洋房,新开了一家笺扇商号,这家经营信笺和扇面的艺苑便是日后声名大噪的朵云轩。在业内,朵云轩与北京荣宝斋并称为“南朵北荣”,其传承一百余年的木版水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非遗”技术的传承,饱含了一代代“匠人” 。


  郑名川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美院优秀毕业生,他完全可以在绘画上有所发展,可他却把传承传统技艺作为理想和价值的追求,毅然加入朵云轩,坚守在这条寂寞、清贫和艰辛的道路上不懈地耕耘,成长为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朋友常戏称他是“一腔热火守炉灰”,郑名川则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是死守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而自己就是这样一位非遗传承的火炬手。

  朵云轩传承的木版水印技艺,与制笺密不可分。近年来,郑名川着手从近代比较活跃的海派画家与木版水印技艺制笺为课题切入,开展整理研究工作,梳理木版水印技艺在近代的传承脉络,搜集整理编辑《海上名家笺谱》。晚清民国画笺,除了极少整套完好保存的,更多的是零散的。而郑名川要做的就是搜集整理这些画笺,这可是一项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大工程。由于上班时间多用于处理经营事务,郑名川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只要有空就会通过网络、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等途径搜集整理海上名家制笺资料。还自费购置了大量书籍,并无偿提供《张和庵百花诗笺谱》、《文美斋诗笺谱》、《无闻居士百花诗笺》等珍贵笺谱用作木版水印的底本和印样。

  十多年里,郑名川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木版水印产品研发和经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一手抓传承队伍建设,一手抓市场培育与开拓,将一个长期亏损的部门带出困境,实现收支平衡,逐渐盈利。作为一名党员,他认为自己更有义务站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第一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递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至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