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落实两个“覆盖” 创新社团党建

2012-04-24 14:45:01 收藏 分享 0

来源:上海市社联党组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社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术社团是党的理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学术社团党建工作是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社联党组以加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研究学术社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为提高党在社团组织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发挥社团党组织的领导、监督、保障作用,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调研,积极探索社团党建的新途径
  (一)调研先行,摸实情况。市社联党组先后组织了关于社团党建的三次较大规模的调研,共取得2万多个数据。调研结果表明,在党员分布方面,市社联所属社团理事中,中共党员占80.67%;社团副秘书长以上负责人中,中共党员占91.85%;“驻会”的专职人员中,中共党员占72.55%。在社团党建方面,原来仅有6个社团存在由专职人员中的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含3个临时支部),关系均隶属于社团挂靠单位的机关党组织,这些支部主要是组织党员学习等,并不参与社团的决策;所有社团中,只有48个社团的“驻会”党员达到3名或3名以上,即只有29.27%的社团符合建立党支部的最低人数条件,而“驻会”人员绝大多数是离退休后聘用或临时聘用人员,大多担任文秘、财会等一般事务性工作,不可能对社团的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这种“有党员,无组织;有党员个人影响,无制度化保证”的状况,更加凸显出社团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深入分析,把握特点。在调研基础上,市社联党组对所属社团及其活动归纳出四个特点:一是组织的开放性,社团成员来自全市各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单位及实际工作部门,实行自愿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允许自由流动和交叉参与。二是联系的多向性,社团联系比较广泛,既有条线的垂直关系,又有面上的横向联系,具有跨单位、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三是活动的业余性,社团成员一般都有其本职工作和所属单位,主要在业余时间参与社团学术活动,社团日常事务大多由在职人员业余兼任及聘用少量离退休人员。四是领导机构的非行政性,社团领导成员由选举产生,一般由知名学者或有关领导干部担任,基本上不“驻会”,平时重大活动和重要事项一般由主要负责人协商决定,体现出较高的自治度和自主性。上述情况决定了党建工作必须从社团实际出发,以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为目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进行组织创新。
  (三)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市社联党组把社团党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社团党建列为党组会议的重要议题,并建立了“市社联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所属社团建立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工作,检查、督促社团党建进展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调研,总结交流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会管理处),承担日常工作。
  (四)发挥多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社团党建涉及面广,不仅业务主管单位要抓紧、抓实,而且需要社团及其挂靠单位党组织、社团党员负责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等多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市社联党组先后10次召开社团负责人座谈会,一方面通报市社联党组对社团党建工作的设想,一方面听取大家对党建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并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市社联党组正式召开社团党建工作会议,全面启动面上社团党建工作,要求各社团党员负责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党建意识,认真落实好这项工作。市社联还走访了数十个社团以及社团挂靠单位,宣传社团党建的意义,商讨社团建党工作的具体操作,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通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业务主管单位、社团挂靠单位党组织、社团、社团党员负责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多方面的良性互动,加快了社团党建工作的进度。
  (五)务实操作,有序推进。社团党建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市社联党组经过反复调研、探讨、酝酿,并多次向市有关领导部门汇报、请示,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上海市社联所属社团中建立党组织的意见(试行)》,具体部署了学会党建工作。各学会积极行动,按照文件要求在学会的领导层中建立起党组织--中共党的工作小组。“党工组”不同于党的基层组织,它是建立在学会领导层中,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基本职责,其成员可以不转入党员组织关系。“党工组”作为党的新型工作载体,开拓并发展了党的事业,在学术社团中为实践党的章程和纲领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作过程中,市社联党组还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组织。如有的学会的挂靠单位提出以他们为主建立学会党组织,同时接受市社联的领导。市社联党组认为采取这种方式建立党组织也是可行的。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同意了市警察学会、市编辑学会分别采取了与其它学会不同的形式建立党组织。
  在具体操作中,市社联在酝酿人选、制定预审方案、征求有关单位意见、正式审批等重要环节注意严格把关,规范运作。社联所属社团有164个,其中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有153个,需要酝酿的社团党组织领导成员约600多人,而对这些成员的确定都要征求本人、社团、挂靠单位党组织、本人单位党组织的意见(有的还要反复多次做工作),最后由市社联党组审定。尽管数量多、环节多、时间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市社联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相互配合下,坚持务实操作,有序推进,使社团党建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市社联所属学会、研究会有154个,已建立党工组146个,有其它形式党组织6个,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有2个,党组织覆盖率达98.7%。现有民办社科机构16个,已建立党工组15个,其它形式党组织1个,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
  (六)探索规律,形成机制。市社联党组在组织覆盖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巩固组织覆盖的成果,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探索社团党建的规律,逐步形成社团党工组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市社联在每年第一个季度召开“学会负责人会议暨学会党建工作会议”,市社联党组领导部署社联所属学会党建工作。市社联学会管理处每年开展学会调研,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了解和分析学会党建工作情况、运作机制和特点。在市社联学会管理处每年年中分片组织召开的学会工作交流会上,有关学会就党组织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市社联学会管理处还对每年的“社团年度报表”中“党组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共性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月刊《社联通讯》中,对学会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和工作体会及时进行报道,对工作成效给予肯定,推动学会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每年12月召开的“上海社联所属学会党建工作研讨会”上,邀请部分学会党工组负责人介绍和交流学会党建体会,积极探索“党工组”这个党的新型工作载体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问题,交流和探讨对社团党组织的功能、地位、作用等的认识。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社团党建的长效机制
  市社联党组在所属社团党组织中建立并坚持了一些有效制度,以确保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是坚持学习制度。凡党中央、国务院及上海市委市政府有重要文件精神,都应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和贯彻。
  二是对学会的重大事项,坚持党工组先行研究讨论的制度。如学会换届、年度工作计划、重大的涉外的学术活动等,党组织可以先行研究讨论,缜密安排,预防不利因素,确保党对学会的政治领导。
  三是坚持向市社联党组的报告制度。除每年的年度报告外,平时有重大情况也要及时报告,保持联络畅通,以便对重要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确保稳定大局。
  四是根据换届学会的实际情况,市社联党组制定和推出了“学会换届须同步调整党工组成员”的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工组成员主要由学会领导成员组成”的要求,保证了学会领导层与党工组工作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术社团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市社联党组归纳为:“领导合一,参与决策,把握方向,按章办事”。“领导合一”,指在学会中担任或兼任领导职务的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同时兼任社团党组织负责人,并承担起加强社团党的工作的职责。“参与决策”指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动参与学会重大问题的决策,把自身的工作目标与学会的工作目标有机融合起来。“把握方向”是指顾全局,抓大事,确保社团政治上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在重大关键时刻和突发事件中不偏离方向,同时不承担对社团内党员的日常管理事务。“按章办事”指党组织的工作要有机地融入社团,使社团按照自身的章程办事,发挥好其固有的功能。准确把握好功能定位,学会党组织才能既不“失位”,也不“越位”,党组织的活动与学会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学会充满了活力,党组织才能健康生存和发展;只有党组织发挥了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学会才能保持勃勃生机。
  三、努力创新,实现社团党建新的发展
  市社联党组积极推进社团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不断总结社团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社团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一)观念创新。
  统一思想,提高加强社团管理和社团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市社联所属社团以先后建立党工组为主要标志,开展了社团党建的组织覆盖工作。但是在学术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党内外遇到了认识上的许多问题。例如各类社团要不要建立党的组织?怎样建立?在新形势下要不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在这些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不同看法。一些同志认为社团党组织可有可无、社团党建是额外负担;也有同志觉得,社团管理可松可紧,不必小题大做。这使市社联党组感到,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抓好社团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市社联党组多次组织干部和所属社团负责人认真学习讨论,明确加强社团党建、社团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从加强党对社团领导的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团管理、社团党建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深化,我国社会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动。在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过程中,社会事务领域也在发育之中。在社会领域里,社区、社团等新型社会组织形态的作用日益凸现。社会团体作为由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其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以市社联所属社团为例,在“文革”前只有8个基础学科社团,80年代后期发展到90多个社团,9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160多个社团,目前市社联所属学会、研究会和民办社科机构共有170个,数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0倍有余。要落实党对这些数量迅速增长、活动日趋活跃的社团的领导,一方面要创新社团管理体制,切实加强业务管理,一方面必须及时而全面地在社团内部建立起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3、从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团管理、社团党建的紧迫性。在社会利益主体、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必须对社团进行有序有效的管理,防止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在争夺思想阵地、社会阵地的斗争中,维护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4、从团结知识分子群体的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团管理、社团党建的重要性。社会科学类的社团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包括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及边缘学科;其成员分布在全市各高校、党校、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以及相当数量的基层企事业单位,成为代表、反映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愿望、利益、要求的重要载体。对社科类社团加强管理和开展党建工作,就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社科类中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团结、引导他们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
  (二)组织创新。
  社团党建面对的不是单位人,而是社会人。我们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原则,而是要针对社团特点进行组织体制创新,这是开展社团党建面临的任务。本着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和“多种形式建立党组织”的指导思想,市社联党组在酝酿社团党建组织体制具体思路时,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设置原则的探索。即党组织建在社团的领导层,通过党组织及其成员在社团领导机构中的积极工作,体现党组织的意图,为加强党对社团的政治领导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成员构成的探索。党工组成员为3至5人,在社团副秘书长以上的党员中产生;根据其大多数为社团兼职的特点,可以在不转入党员组织关系的情况下担任社团党组织的成员。党工组成员由社团领导层中的党员酝酿推荐,经社团挂靠单位及被推荐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同意后,由市社联党组任命。
  三是基本职责的探索。社团党组织的职能主要是把握政治方向,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团在重大关键时刻和突发事件中不偏离方向,不必像一般基层党组织那样承担对社团内部党员的具体管理事务。
  四是组织形式的探索。社团党组织的名称定为“××社团党的工作小组”,以体现它的特定性质和职能。
  五是领导方式的探索。不是在社团现有权力机构(会员大会)和执行机构(理事会)上面再增加一级领导机构,而是把党组织有机地融入社团领导层,使它成为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组织载体。
  六是管理体制的探索。市社联所属学术团体党工组,原则上受市社联党组领导,同时接受挂靠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指导,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党的任务。
  以上设计的中心点就是:使党组织的定位、构成、职责与社团本身的机制、体制、特点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组织真正融入社团,为党组织参与社团重大问题决策创造必需的体制保证;通过组织创新来推动社团内党的工作创新,促进社团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强化。
  目前,市社联系统的社团党建组织覆盖率在全国各地社联中是最高的。多年来,学术社团的工作实践也已证明:从社科类学术社团实际出发设计的“党工组”,是社团党建的新型载体,在学术社团中管大事,做核心,抓导向,发挥总揽全局、把准方向的作用,强化了党对社团的政治领导。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