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被定义为上海近年纪录片创作中的“一号工程”,《大上海》完整讲述上海的前世今生

2018-07-09 15:30:47 收藏 分享 0

来源:上观新闻

  登高望远,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7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出品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播映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上海》创作阶段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大上海》展现出了上海城市的历史厚度、国际视野以及未来发展之路,为纪录片赋予了崭新的叙事手法,震撼人心。

  纪录片《大上海》被定义为上海近年纪录片创作中的“一号工程”,将以8集50分钟的体量,完整记录上海开埠至今170多年的历史进程,呈现出一座追求卓越品质的城市的成长与发展。研讨会首次揭开《大上海》的神秘面纱,现场试映的第一集节目赢得了与会者的交口称赞。

  回顾创作历程,上海纪实频道总监、纪录片《大上海》总制作人干超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关口,创作这部《大上海》。我们渴望发掘历史在上海留下的真实的足迹;努力发掘今天,振兴上海、实现国家赋予上海‘五个中心’目标的动力。”

  总制片人韩芸介绍,为了呈现客观、真实、准确的历史,提供新史料、新揭秘、新视角,《大上海》创作组在调研期间研读上海历史相关书籍、图册1200余册,深入研究历史论文2500余篇,请教国内外人文、地理、史学专家学者共计近200人,先后20次召开专题会议及专家研讨会。仅就脚本而言,创作组前后共撰写了四十余万字的文案,一年半的时间里数易其稿,多次推翻重写。

  从2017年4月开机伊始,摄制组共计拍摄上海境内的近百处遗址、遗迹,累计拍摄超过1000小时素材。其中冒险家华尔的祠堂遗址、蔡元培的爱国学社旧址等5处遗址遗迹是首次呈现在历史纪录片中。同时,摄制组还前往北京、广州、南京及香港等20多个城市取景拍摄,拜访历史当事人、亲历者及相关后人共150余。在资料搜集方面,创作组足迹遍布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全国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共计180余家,获得上万余条线索。该片共计拍摄书籍、档案千余件,其中有百余件为首次电视揭秘的史料,例如深刻近代上海历史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书》、现存最早描绘十六铺繁盛景象的《丹楼远眺》图等。

  此外,创作组还奔赴英、法、美、德、俄等9个欧美国家,拍摄了大英图书馆、英国国家肖像馆、美国耶鲁大学等大小档案馆、图书馆60余家,找到众多遗落在国外的关于上海的一手档案资料。例如1932年英国百代新闻社的拍摄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大会》的珍贵影像等。

  在艺术表现和创作上,创作组力求语言叙事现代化、年轻化、细节化。采用沙画、剧情再现、照片再生、胶片上色等创新表现手法,力图为纪录片带来新的观赏感受。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家王珏为《大上海》原创交响乐。

  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原院长朱晓明看来,《大上海》通过收集史料、专家口述等形式,将历史见证者的记忆融入到镜头之中,难能可贵。片中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用历史来告诉未来,蕴含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

  陆家嘴开发首任总经理、浦东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前滩开发首席顾问王安德用“大题目、大制作”来形容《大上海》:“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实际上是中国一百多年发展的缩影。这部片子以上海为切入点,很好地解读了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很震撼。”

  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用“学术性强、资料丰富、解读实在”对纪录片作评价:“改革开放的上海,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上海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对人才的包容和集聚、上海民族品牌和民族工业的顽强成长,这些无不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城市文化图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