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关于开展市民修身行动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实施意见》

2016-08-25 17:27:29 收藏 分享 0

来源:上海文明网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通过上海文明网及微信公号,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市民修身行动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

  全文如下: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上海中心工作,在全市开展“市民修身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实现“十三五”时期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为抓手,广泛开展“市民修身”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市民修身文化,成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到2020年,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为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市民修身行动为载体,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深化拓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教育实践,以“中国梦?申城美?修身行”为主题口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按照时代要求和上海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修身”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市民修身行动作为上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举措、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两提高”目标的新路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抓手,关注市民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德法共治,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做到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提升素养和革除陋习齐抓,引导市民实现自我教育和规范行为的同步提升,促进“修身”内容和途径的具象化系统化,努力塑造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精神相呼应、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市民文明风貌。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6年),宣传动员阶段。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市民修身行动计划,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广泛开展“新七不”市民公共行为规范等宣传,组织公益广告专题征集发布,形成舆论声势和同城效应。重点推进“高空不抛物、行车不抛物、宠物不扰邻”等不文明陋习整治,以环境改善和市民陋习整治为依据,完善新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标准。推进文明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在市民中深化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助推实现全市创建160个文明交通示范路口、16条管理示范线和16个示范商圈的目标。完善全市10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拓展修身活动实践阵地,倡导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活服务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阶段(2017-2019年),全面实施阶段。各单位、各地区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市民修身专题教育培训,大力推进“互联网+修身”教学模式,重点针对党员、学生、行业员工、社区居民、外来人口等群体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市民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规范公共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持续宣传“新七不”规范,每年组织市民突出不文明行为征集调查,确定年度整治重点。开展“除陋习”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不文明行为的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纳入市民个人征信系统。推动市民积极践行文明交通行动,到2018年基本形成全市交通文明良好风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明显下降,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每年文明示范路口、示范管理线和示范商圈创建递增10%。倡导市民积极参与环境巡访、生态保护、文明旅游、志愿公益等活动,评选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形成并固化一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品牌或项目,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2020年)巩固深化阶段。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十三五”目标,认真巩固阶段成果,修身教育和“除陋习”整治等形成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广大市民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公共秩序更加规范。通过文明城区、文明指数、未成年人发展指数等综合测评,在教育培训和陋习治理等方面,基本实现“十三五”期间市民修身行动目标:参与修身培训市民人数累计达到500万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24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0%;未成年人品德发展指数达到0.85分以上;“除陋习”取得明显成果,城区文明进步指数达到90分以上,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实现显著提升。

  三、基本原则

  “市民修身行动”面向上海市常住人口,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到活动全过程,坚持为民靠民惠民,积极回应市民对幸福生活和良好风气的向往期盼,精心设计开展活动,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1、注重党政引导和市民主体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党委和政府引导力度,尊重市民主体地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在目标谋划上注重市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在活动设计上突出市民的认同感、体验感和获得感,形成全体参与、全民共享的良好格局。

  2、注重宣传教育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发挥新闻、理论、文艺、社会、网络和对外宣传等“六宣联动”机制,加大修身行动的宣传教育力度,把满足需求和提高素质相结合,增强自觉意识,实现市民自我教育、管理和完善。积极培育法治文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现象开展集中治理,把服务人民和引导群众相结合,推进教育引导、社会监督和依法管理多管齐下。

  3、注重创新理念和活动实效相结合。要立足上海发展实际,树立前瞻意识和创新思维,将修身行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整合,与市委重点课题“补好短板”有力结合,与“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有机融合,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推动修身行动的大众化、日常化和生活化,以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4、注重补好短板与长抓不懈相结合。针对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结合陋习改变和素质提升,确定修身标准、评估手段和发展目标,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众传播,做到时时、处处可学可修,日有进步,循序渐进。科学把握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客观规律,引导市民将内修自省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公共行为引导等社会管理,促进教学相长、知行合一,使修身行动作为长期工程推进落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四、重点任务

  核心价值观是市民修身的基础内容。要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和文化特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修身文化和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理念,阐释修身重在正心、笃行、立德,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养人们遵法守序、礼让互助的公共意识,包容谦和、开明大度的社会心态,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家庭观念,勤俭持家、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崇德向善、知耻尚义的价值追求。要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和制度保障等路径,倡导市民“读好书、除陋习、做公益、守信用”,积极参与“五个一”教育实践活动(即每年参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一场群众文化活动、参加一期主题培训、阅读一批经典书目、投入一次行为实践),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生动化、具象化,让广大群众以修身律己为基础,延伸拓展到家庭、单位和社会,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促进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综合建设。

  (一)突出价值引领,开展全民教育

  结合上海实际,针对市民实现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构建终身教育的学习愿景,激发群众向上向善的修身动力,鼓励市民培养学习热情和规范意识,让修身理念走进学校场馆、走进文化活动、走进社区家庭、走进市民生活。

  1、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升华市民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以建党95周年为契机,以建党100周年为节点,充分挖掘宣传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光荣历史,加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保护利用。精心策划组织“中国梦?申城美”、“中国梦?申城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宣传报道广大群众向上向善、追求梦想的故事,形象化解读核心价值观,诠释上海城市精神,激励市民爱中华爱上海的内在热忱。以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群众文艺、参观走访、党团队日、开学第一课等形式,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圆梦中华”、“探寻红色足迹”、“红色文化进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文广局、市教卫党委、工青妇,各区县等)

  2、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节庆主题活动、“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展示、敬老崇文论坛等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不断发掘传统节日和传统民俗魅力和时代特性,梳理萃取传统文化中修身劝学、敦亲睦邻、理家育子、待人处世等思想精华,提升市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礼敬。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等“家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挖掘传播历史典籍精粹和现代家庭故事,积极宣传孝老爱亲等典型事迹,注重提升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品质的节庆品牌。结合市民文化节等,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文明礼仪大赛等活动,加强对传统礼节礼仪、风俗流变的整理引导,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用优秀礼仪文化和乡土民风塑造文明风尚。(牵头单位:市文明办、市文广局、市教委、市妇联;责任单位:各区县,相关委办局等)

  3、组织市民修身大培训。结合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针对市民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需求,整合各系统专业资源,丰富拓展传统文化、生活礼仪、法律法规、公共安全、行为规范、生态环保、国防教育等领域内容,编辑《市民修身读本》、《市民礼仪读本》等系列专题培训教材。依托大中小学校、社区学校、职工学校、老年学校、家长学校、志愿者服务中心及文化场馆等各类教育阵地,加强课程设置与课件制作,形成党员干部重“勤廉”、学生群体重“励志”、行业职工重“责任”、社区居民重“和睦”、外来务工人员重“融入”等修身导向,分众分类开展修身培训。积极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教育实践活动,在各行业开展职业培训、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和创新争优等活动,加强行业礼仪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职业道德培训,树立“工匠精神”和敬业意识,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特点,因地制宜地组织地域文化、法律知识、就业技能、公民礼仪等培训交流活动。在上海文明网设立市民修身行动主页,与专业教育网站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微视频、微讲座、微课、远程教育等新媒体学习模式,构建丰富多样、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牵头单位:市教卫党委、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市建设交通党委、工青妇,各区县、相关委办局等)

  4、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结合“书香上海”建设,发挥上海书展、上海读书节、国际童书展、上海全面阅读媒体联盟、“绿色悦读 书香伴我成长”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等品牌影响力,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开展“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等活动,形成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整合各类资源,定期推出融针对性、可读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市民修身书单。创新阅读方式,倡导“网络书香”,组织各类以“阅读”为主题的青年互动、快闪、网络交流等时尚活动,促进市民自我修身、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牵头单位:市新闻出版局;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读书办、工青妇,各区县、相关委办局等)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行为规范

  针对城市管理和市民素质的短板,每年在全市范围开展不文明行为征集调查,聚焦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形成年度舆论热点和整治重点。结合道路交通、社会信用、控烟管理等系列法规的颁布实施,积极开展“新七不”规范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和底线意识。持续推进“除陋习”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新闻舆论监督,联合相关部门加大依法处罚力度,促进市民言行一致,内外兼修,确保取得阶段突破和实际成效。

  5、组织“文明交通”集中行动。落实交通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开展“文明出行、文明驾驶、文明载客、文明停车、文明乘车”等五大行动,集中整治各类突出问题。在每年3.5学雷锋活动日、5.25上海交通无违法、无事故交通安全宣传日、12.2交通安全宣传日,以及每月25日交通文明宣传日等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聚焦“文明乘车”,加大对地铁逃票、不排队乘车、地铁车厢饮食等不文明行为的整治力度,在公交始末站和轨道交通沿线形成“排队候车、先下后上”的良好风尚,倡导礼貌让座、靠右乘梯等。聚焦“文明驾车”,做到机动车驾驶人不违法鸣号、不滞留路口、不压黄线、不随意变道、不违法停放、不占道停车,非机动车驾驶人不闯红灯、不在人行道骑行、不逆向行驶。聚焦“文明出行”,做到行人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跨越隔离栏。聚焦“行车不抛物”,在城市高速路、市区主干道、易发地区等加强实时监控,结合路网监测信息,及时汇总不文明行为视频资料,联手新闻媒体开展曝光和执法惩处。(牵头单位:市建交党委、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交警总队、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市文明办,各区县等)

  6、开展“文明居住”专项治理。结合“平安上海”建设,认真落实《上海市民文明居住行为规范》,明确小区业主文明居住责任义务,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对违章搭建、群租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曝光一批不文明现象较严重的小区。聚焦高空抛物和宠物扰民,结合网格化管理向住宅小区延伸覆盖,在条件许可的住宅小区试点安装监控设备,并组建社区志愿团队,实现技防和群众监督双管齐下,形成不文明居住行为的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加强“禁止外环内燃放烟花爆竹”等宣传教育,培养市民安全意识、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普及防爆、防燃、防火、防盗知识,增强广大市民在突发情况下的自救、他救能力。(牵头单位:市文明办、市建交党委、市住房保障局;责任单位:各区县等)

  7、推进“文明旅游”主题宣传。围绕上海特大旅游城市特点,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安全出行教育活动,提高旅游行业从业者和市民游客的道德水准、诚信守法意识和文明旅游素质。在全市交通门户(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和高速道口等)和3A级以上旅游景点(公园、绿地、古镇、文体场馆、主题乐园、纪念馆等)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持续做好上海文明旅游专列。结合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以及迪士尼开园等,开展文明参观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在公共场所和观展观演等活动中,做到遵守秩序、礼让大度、爱护环境。建立游客不文明行为档案,形成游客不文明旅游信息通报和追责机制,健全个人旅游奖惩制度,加大规范约束,养成文明参观的良好习惯。(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各区县等)

  8、深化“诚信上海”制度建设。结合“诚信上海”建设和社会信用立法工作,大力加强市民诚信教育,树立诚信典型,弘扬诚实守信的优秀人文传统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统筹企业诚信和个人征信建设,在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创建档案》基础上,建立《上海市民个人诚信档案》,推动将市民突出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以个人信用记录规范市民公共行为,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诚信记录与市民生活福利挂钩,努力营造失信可耻、守信可敬的社会风尚。结合“诚信活动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争做诚信企业、争当诚信市民”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委;责任单位:各区县、相关委办局等)

  (三)注重成效评估,促进实践养成

  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等各个空间领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市民修身融入各项创建活动,引导群众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公共意识。要以市民文明素养的实质提升和不文明行为的明显减少作为依据,纳入相关创建评选,检验衡量修身行动的成效,形成有效互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9、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评选项目,对接市委关于城市运行安全、“五违”治理等中心工作,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广大市民在个人修身基础上投入道德实践,积极参与市民巡访、志愿服务等活动,参与居民自治和社会治理,为城市发展群策群力。持续推进“百万家庭低碳行”、“穿越上海 向陋习说不”城市跑等品牌项目,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使俭以养德、低碳乐活等生态文明理念家喻户晓,培养市民科学、绿色和健康的生活理念。以不文明行为整治为重点,修订完善新版创建工作标准,突出宣传教育和整治成效,提高比重或分值,并通过对环境明显改善、秩序明显好转等指标监测,作为不文明行为整治成果的评估依据。倡导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等当好市民修身行动的排头兵,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市民树立文明理念、争当文明市民、展示文明风采。(牵头单位: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各区县、相关委办局等)

  10、组织青少年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美德“童”行——上海青少年践行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利用“互联网+”模式,实施美德文明行、美德文化行,组织传统美德人文讲堂、童谣诵读传唱展演、微视频征集展示、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利用少年宫、高校育人联盟、社区实践指导站等平台,发挥“五老”宣讲团、家庭教育讲师团、关爱工作团等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仪式教育以及“城市文明新约”、“好习惯伴我成长”等活动,鼓励青少年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依托“上海百万青年成长计划”,发挥高等院校和各类青年社团组织的凝聚作用,面向企业职业青年、创业青年、青年学生、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各级团队干部等群体,积极开展岗位建功、创业创新等活动,在实践中修身立志,涵养身心。(牵头单位: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市教卫党委、团市委、市妇联、中福会、市关工委,各区县、高校等)

  11、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鼓励市民将志愿服务作为修身具体践行内容之一,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就近就便参与活动。深化“邻里守望”、“党员进社区、人人做公益”等志愿服务特色活动,丰富“爱心上海”志愿活动品牌内涵,不断拓展志愿者服务基地、睦邻中心、雷锋驿站、公益集市、公共场所服务点等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扶贫助困公益行动。聚焦不文明行为整治,开展“垃圾不落地,包好不乱丢”等主题志愿者活动,建立文明旅游、文明引导等各类志愿服务团队。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和开展互联网公益活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未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青少年等群体,培育打造“公益+互联网”、“公益+科技”、“公益+运动”、“公益+环保”等特色项目。(牵头单位:团市委、市总工会、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市教卫党委、市社团管理局、市慈善基金会、市青年联合会等)

  12、开展“互联网+修身”主题活动。结合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突出主题,创新形式,探索市民修身行动的网络传播形式。在上海文明网开设“市民修身”专题页面,联合有关部门和网站建立相关专题,及时刊发各类信息,积极开展动漫、游戏、微视频、H5等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征集,组织修身创意、修身达人等网络评选活动,以新媒体优势扩大修身行动知晓度和影响力。运用微播、微视、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客户端等各类微平台和微创建活动,传播市民修身实践的家常话、小故事,倡导市民在网络空间主动传播正能量。每年组织“网络文明能量大放送”评选,推出10项修身特色项目。到2020年,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3万人。(牵头单位: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各区县、相关委办局等)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运用新媒体和公益广告的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媒体监督,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做到宣传引导与依法管理并举、针砭丑恶和褒扬先进同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修身行动接地气、贴民心,推动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舆论环境。

  13、加大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力度。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辅相成,各大媒体、广播电视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和出版物等形式,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地进行宣传报道,持续宣传新七不规范,组织开展市民不文明行为大讨论、修身金点子征集等,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要积极发挥媒体传播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针对市民关注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不文明现象,广泛开展“文明随手拍”等活动,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曝光和评论力度,发现一例,曝光一例。对情节严重和社会反响大的,要及时引入法律手段,加强惩戒制裁,鞭挞丑恶,形成社会高压态势,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以遵法守序为荣、失德缺德可耻的正确观念,营造全社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风气。

  14、扩大网络宣传覆盖面。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和“三微一端”创意表达,充分运用网站专题、移动终端推送、网上创意征集等新技术手段,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让规范公共行为、开展志愿服务、摈弃顽症陋习等修身重点在网络空间叫响、传开。结合传统民俗节庆、重大纪念日等节点,在市属网站、各级政府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上,挖掘和整理海派特色文化、红色经典故事,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网络互动活动。持续开展“好人365”等报道,传播好人好事好风尚和市民修身的代表人物,大力传播文明新风。要结合“修身”教育培训,依托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载体,组织城市街景、美丽市民、礼与生活等照片、微视频征集活动,引导市民寻找、发现、分享身边的文明和感动。发挥网络名人、“大V”、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热点评议员作用,积极发声,引导社会舆论。

  15、强化社会宣传功能。将市民修身行动宣传纳入年度《公益广告宣传主题指南》,通过公益广告、微电影征集大赛、文化论坛等形式,每年创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创意生动、弘扬正能量的修身公益广告作品,吸引群众参与修身活动、培育修身文化。要在主要道路、商业集聚区、各大交通站点、地铁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空间,利用户外展屏、道旗灯箱等各种载体,有机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悬挂张贴相关主题标识,形成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所不见的浓厚氛围。要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场馆、纪念场馆、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在传播资料中嵌入核心价值观内容和修身要素,增加互动内容,丰富视觉感知,使市民在参与中自觉接受熏陶和影响。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单位要将市民修身行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要结合落实“十三五”规划,在市文明委的统筹协调下,将市民修身行动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明确内容、形成措施。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将形成市级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成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和督查等工作。各区县、各部门要设置相应工作机制,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形成党政领导重视、市区联手共建、条块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市民热情参与的良好格局。

  2、凝聚各方合力。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市民修身行动计划,制定出台配套的政策制度,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能复制、可推广的活动项目。要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委成员单位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动员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创新培训模式和活动载体,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强对来沪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融入上海、热爱上海,以城市大家庭成员的身份,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

  3、落实考核评估。要建立健全人、财、物资源保障机制,确保每年将上述由政府牵头的市民修身行动的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将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以及志愿者、未成年人等创建评选项目,作为年度考评依据。市、区县、委办、街镇等各级层面要设立活动组织奖、特色项目奖、先进个人等荣誉奖项,形成示范效应,扩大社会影响。要结合志愿服务信息认证系统等载体,探索建立“市民修身积分制度”,形成修身成果评估和激励回馈机制,保持和提升市民的参与热情。

  4、坚持典型引路。党员干部要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严于修身”的要求感召群众、引领风尚。要将修身要求纳入干部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发动党员到所在社区、居(村)委带头参与志愿服务、修身培训等践行活动,引导党员做市民修身的模范和表率。运用基层巡讲、故事汇演、公益广告、电视拍摄、事迹展览等形式,广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上海人物”、“新乡贤”等先进典型事迹,挖掘和宣传好人好事与凡人善举,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促进市民崇德明礼、见贤思齐。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